为深入贯彻教育方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市十一中高丽娜名师工作室于4月1日上午在五楼会议室召开了“研读课标理论 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研讨会。本次活动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丽娜老师及全体工作室成员和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马小歌老师分享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施”见解。首先,她强调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指出备课标准的重要性,即了解“标”,这是备课的“纲领”。其次,她介绍了单元整体教学和大单元教学,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并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提出了“六设计”。最后,她谈到了情境教学,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赵云龙老师从明晰核心素养内涵、把握课程内容变化、转变学习观念和方法、借助多样化学习资源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新课标的学习体会,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他强调学生应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并具备全面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然后名师工作室成员刘慧萍老师分享了她对核心素养的看法。她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加强教学培训,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发展人才。

最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丽娜老师进行了总结,认为素养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以学生成长为本。教育应回归‘人’的立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育分’转向‘育人’,在课堂中融入真实情境,使学习与生活产生共鸣。其次,以教学改革为翼。教师需勇于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跨学科融合,将课堂从‘知识传授场’转变为‘思维生长地’。最后,以素养提升为核心。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和创新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思考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心中有‘度’,脚下有路。新课标为一线教学提供了新理念,指明了新方向。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表示要聚焦核心素养,践行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教学尺度,将理论学习成果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惠及每位学生,成为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使核心素养在深厚的土壤中结出丰硕果实。
图:赵得海 郭晓珂
文:刘笛
一审:高丽娜
二审:宋胜利 吴孔旺
三审:宋胜利 吴孔旺